三月廿夜同徐月斋读参同契次所赠诗韵以谢(丁酉)

天高地下物林林,生化无过阳与阴。
谁向一中窥窍妙,君于静处见几深。
蟾乌有象明生镜,桐梓何情音在琴。
正好小留论此事,可堪杜宇促归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和友人徐月斋一起研读《参同契》(道教经典)后,为答谢对方赠诗而写的酬和之作。全诗用自然现象比喻哲理,探讨阴阳变化的奥妙。

前四句讲宇宙规律:天地万物虽然繁杂,但根本规律不过是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普通人很难参透其中玄机,但徐月斋却能在静心观察中领悟深刻道理。

中间两句用生动比喻:月亮和太阳(蟾乌)的运行就像镜子一样清晰展现天道;梧桐木做的琴能发出美妙声音,暗指友人能从平凡事物中领悟大道。

最后两句写两人交流的意犹未尽:本想多聊一会儿这些哲理,可惜杜鹃鸟的叫声(象征催人归去)提醒天色已晚。全诗把抽象的哲学讨论转化为具象的自然画面,既显学问又不失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