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迅翻趋炎歊,高标閟幽雅。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
故居禾签生,帡幪若大厦。
熟卧南风边,飞梦游虞夏。
五弦天上鸣,击壤歌满野。
起来记遗音,析薪有樵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大暑时节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与古典的浪漫气息。

前四句写隐士逃离酷暑的智慧:他像一阵风一样快速躲开炎热,找到一片幽静的松林。这里"高标"指松树的高耸姿态,"閟幽雅"形容树荫下的清凉雅致。隐士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求在树荫下搭个草屋安居。

中间六句展现隐士的梦幻生活:他的茅屋旁野草丛生,但简陋的屋顶就像高楼大厦般给他庇护。他沐浴着南风酣睡,梦里穿越到上古的虞夏时代——这里用"飞梦"二字特别生动,仿佛灵魂真的在时空中翱翔。梦中他听见舜帝弹奏五弦琴的仙乐,看见百姓们唱着《击壤歌》的太平景象。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回到现实:梦醒后他试图记录梦中仙乐,却只听见樵夫劈柴的声响。这个结尾妙在对比——理想中的天籁之音,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柴米油盐,但恰恰是这种反差,让隐士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亲。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个层次:躲避炎热的机智、梦中遨游的洒脱、醒来后的淡然。诗人通过隐士的一天,告诉我们:真正的清凉不在树荫下,而在平和的心态里;最珍贵的不是仙境美梦,而是能在平凡生活中保持诗意的心境。

陈天瑞

宋台州临海人,字德修,号南村,又号古堂。度宗咸淳五年进士。知金华县,有能名,师事王柏。宋末隐遁林壑,诗文极高古,效陶潜书甲子。有文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