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到湄溪廷悦求诗爰题二绝 其一

胜境森森古木齐,孤禽曾借一枝栖。重来何处寻知己,不是湄溪即印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的复杂心情,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怀念。

前两句"胜境森森古木齐,孤禽曾借一枝栖"像一幅水墨画:高大茂密的古树构成幽静美景,曾经有一只孤独的鸟儿在这里短暂栖息。"孤禽"这个比喻特别巧妙,既指真实的鸟儿,也暗指诗人自己曾经像这只鸟一样,在这里找到过暂时的归宿。

后两句"重来何处寻知己,不是湄溪即印溪"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如今重回故地,当年知心的朋友却已不在。诗人猜测老友的去向——不是在湄溪就是在印溪,这两个地名既实指具体地点,也象征着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承载着回忆的地方。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孤禽"的意象生动表达了漂泊感和孤独感 2. 通过对比"曾经有枝可栖"和"如今无处寻友",突出物是人非的怅惘 3. 结尾两个溪名的选择,既具体又留有想象空间 4. 语言朴实如白话,但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孤独",而是通过描绘景物和回忆,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情绪,这正是中国传统诗词含蓄表达的智慧所在。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