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叶秀才诗

松柏异众木,岁寒陵严霜。
兰茝异众草,林深发幽香。
须知君子道,不为穷困伤。
须知君子言,唯为仁义彰。
夫君真儒者,言行何优长。
文宗轲兼雄,志嫉墨与杨。
攘袂叱浮伪,百感生刚肠。
峨冠事礼容,群小畏矜庄。
去年游霅溪,相逢秋气凉。
倾盖既如旧,寄宿林间房。
开怀黜二霸,议道归三王。
月席屡更仆,风轩时飘霜。
相遇分既洽,相别情弥伤。
今年住孤山,夫君又来杭。
泛舟频相寻,道叟皆夕阳。
君惟儒家流,才术况洋。
终期正礼乐,勿事和尘光。
青云即奋飞,庶见儒风扬。

现代解析

这首《贻叶秀才诗》是一首赞美君子品格、鼓励朋友坚守儒家理想的作品。全诗用通俗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传递了作者对友人的欣赏与期许。

1. 开篇用自然之物比喻君子品格 诗人用"松柏"和"兰草"打比方:松柏在寒冬中依然挺拔,兰草在深林中散发幽香,就像真正的君子,不会因为穷困改变操守("不为穷困伤"),言行始终以仁义为标准("唯为仁义彰")。这种比喻让抽象的道德品质变得生动可感。

2. 直接赞美友人的儒者风范 诗中夸赞叶秀才("夫君")是真正的儒者:他文章继承孟子雄风,反对墨子、杨朱的"异端"思想;他衣着庄重令人敬畏,敢于痛斥虚伪风气。这些描写塑造了一个有骨气、有原则的读书人形象。

3. 回忆交往细节显真情 作者回忆两人在秋日溪边相遇、在林间畅谈的情景:他们一起批判霸道政治,推崇上古贤王治国之道,常常聊到月落霜飞还不尽兴。这些日常片段展现了志同道合的深厚友谊,分别时的伤感也显得格外真实。

4. 结尾的鼓励与期许 最后诗人鼓励友人:不要随波逐流("勿事和尘光"),要继续发扬儒家思想,相信终有一天能实现"正礼乐"的理想,像大鹏展翅一样让儒学风范重振("青云即奋飞")。这种寄语既有对朋友的信任,也包含对儒家价值观的坚定信念。

诗歌的核心魅力: 它用松柏、兰草等常见意象,把抽象的儒家道德变得具体可感;通过生活化的交往细节,展现知识分子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最后落在对理想主义的呼唤上,传递出"即使现实艰难,也要坚持崇高品格"的积极力量。全诗既有文人风骨,又饱含人间温情。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