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门寺傍晚钟声的壮丽景象,充满画面感和想象力。
第一句"簨𥲤高悬于阗钟"直接点题,描写一口来自西域于阗的大钟高高悬挂在钟架上。这里用"高悬"二字,既写出钟的位置,也暗示了钟声传播之远。
第二句"黄昏发地殷龙宫"最精彩。黄昏时分,钟声从地面响起,竟然震动了海底的龙宫。"殷"字用得巧妙,既形容钟声的深沉洪亮,又暗含震动之意。诗人用夸张手法,把无形的钟声写得极具穿透力。
后两句转入回忆。游人想起在嵩山夜晚,看到层层叠叠的楼阁仿佛倚靠在浩瀚夜空中的景象。这里用"叠阁连楼"的实景与"倚太空"的虚想结合,营造出寺庙建筑的雄伟和与天地交融的意境。
全诗通过钟声这一线索,由近及远、由实到虚,把地面钟声、海底龙宫、高空楼阁巧妙串联,展现出佛寺暮钟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那穿越天地的钟声,亲眼看到那耸入云霄的寺庙,感受到宗教场所特有的庄严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