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炭

三日淮南雪,乌薪价重银。
色疑成鹁鸽,形肖刻麒麟。
夜照清虚室,春扶老病身。
煮茶留好客,未觉孟郊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咏炭》以日常生活中的木炭为对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联想,展现了炭在寒冬中的珍贵价值,以及它给生活带来的温暖和诗意。

首联“三日淮南雪,乌薪价重银”直接点明背景:淮南连下三天大雪,木炭(乌薪)价格飞涨,堪比白银。这里用“价重银”夸张地写出炭的珍贵,侧面反映天气严寒,百姓对炭的依赖。

颔联“色疑成鹁鸽,形肖刻麒麟”是诗人的有趣联想:炭块黑如鹁鸽(一种黑羽鸟),形状又像雕刻的麒麟。这两句把普通的炭块比作神鸟和瑞兽,赋予它艺术化的美感,体现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腻和想象力。

颈联“夜照清虚室,春扶老病身”转向实用价值:炭火在夜晚照亮简陋的屋子(清虚室),温暖如春,还能帮助老病之人抵御寒冷。“春扶”二字巧妙将炭的供热比作春天的扶持,寒冷中透出温情。

尾联“煮茶留好客,未觉孟郊贫”升华主题:用炭火煮茶招待好友,贫寒中也能享受雅趣。孟郊是唐代著名苦吟诗人,这里借指清贫生活。诗人说,有炭火、热茶和知己相伴,根本不觉得贫穷——传递出知足常乐、精神富足的生活态度。

全诗亮点
1. 以小见大:通过咏炭,展现普通事物中的诗意与温暖。
2. 虚实结合:既有“价重银”的现实描写,又有“刻麒麟”的浪漫想象。
3. 乐观精神:结尾在贫寒中提炼出温馨雅趣,体现古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

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如一块炭),只要用心感受,都能成为温暖的源泉,甚至带来精神上的丰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