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两种美丽植物的景象,并借物抒情表达了知音相惜的情感。
前两句用生动的比喻写景:山矾花像白玉一样晶莹剔透,黄檗树的碎花如同黄金般闪耀。这里"纷"字写出山矾花盛开的热闹,"碎"字则传神地表现出黄檗小花细碎的特点,金玉的比喻既体现花的珍贵,又形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
后两句由景入情:这两种美好的植物共同装点着春末的景色,就像心意相通的好友彼此欣赏。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寄托情感,把山矾和黄檗拟人化为惺惺相惜的知己,用"同心""契音"这样温暖的字眼,含蓄地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全诗短短二十字,既有明丽的视觉画面,又蕴含深厚的情谊,展现了宋代文人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寄托情怀的特点。通过金玉般植物的并立,诗人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知交就像春天里相互映衬的繁花,既各自绽放光彩,又和谐共鸣。
刘倓
刘倓,字允叔,又字次皋(《天台续集别编》卷五),号阆风居士,宁海(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官黄陂县主簿。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