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登山访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前两句"曾於尘埃望,此景在烟霄"用对比手法,把山下喧嚣的尘世和山上云雾缭绕的仙境形成鲜明对照,暗示诗人从繁忙生活中抽身,来到这处清幽之地。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山寺环境:"岩静水声近"写岩石静谧却听得清水声,以动衬静;"山深暑气遥"说深山隔绝了夏日的炎热;"杖藜青石路"是诗人拄着藜杖走在青石板路上;"煮茗白云樵"则想象用白云煮茶的闲适。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一个清凉、幽静、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最后两句"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是诗人对友人的问候,意思是"想问问那些在朝为官的朋友们,有谁能来分享这份清幽寂寞呢?"这里既有对友人不能同游的遗憾,也暗含对官场生活的淡淡疏离感。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寺的清凉幽静。诗人用质朴的文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知心好友的思念,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