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政桥
脚踏富沙路恰分,山傍云飞峰乱起。
低头万时瞰长江,如羊很石争跳梁。
篙师骈首帽裹黄,舟行如飞电掣光。
褰裳浅不比涉洧,舍安就危岂得计。
何人鞭石压涛惊,巨川不假舟楫济。
俶谋计直凡几缗,千柱津梁谈笑成。
遂令深谷化平陆,飞翚直上凌空青。
行尽吴头并楚尾,多少风光经眼底。
胜绝未有如此桥,虹光映水洞表里。
春来雨涨添洪波,波底森森剑戟罗。
群鱼拨刺惯砰磕,跃水欲作龙腾梭。
示寒石卷浪花雪,清晓日浴金盘赤。
更如鏖战万鼓鸣,俯观颜容变行客。
人间无限事不平,吞恨饮气那能名。
谁能似此翻长舌,日夜怒号如诉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横跨江面的雄伟桥梁——和平政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澎湃的情感,展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和面对命运的抗争精神。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巨川不假舟楫济")用对比手法展现建桥前后的变化。先用"脚踏富沙""山傍云飞"等意象勾勒出险峻的自然环境,再用"如羊很石争跳梁"形容江中乱石的凶猛。渡船时的惊险("舟行如飞电掣光")与建桥后的安稳形成强烈反差,"鞭石压涛"的比喻尤其震撼,把建桥比作神话中驱石填海的力量。
第二部分("俶谋计直凡几缗"到"虹光映水洞表里")聚焦桥梁本身。用"千柱津梁谈笑成"展现建设者的从容气度,"深谷化平陆"的夸张手法凸显工程伟大。桥梁如展翅飞鸟直冲云霄("飞翚直上凌空青"),又似彩虹倒映水中,美得令人屏息。
第三部分("春来雨涨添洪波"到"俯观颜容变行客")通过四季变换展现桥梁的永恒魅力。汛期时江水如剑戟森然,鱼群跃水似龙腾;冬日浪花卷雪,朝阳把江面染成金红色。最妙的是将江涛声比作"万鼓鸣",行人过桥时的惊恐表情被桥"俯观",让桥梁有了拟人的视角。
结尾部分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将滔滔江水比作人间不平事的呐喊("日夜怒号如诉声"),桥梁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成为倾听百姓疾苦的象征。最后两句把个人情绪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感慨,使诗歌有了思想深度。
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在于: 1. 动静结合:既有"舟行如飞"的动感,又有"千柱津梁"的稳固 2. 多重视角:时而平视桥梁,时而俯瞰江面,甚至从桥梁的视角看行人 3. 情感升华:从具体工程写到人生感悟,展现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 4. 语言鲜活:用"群鱼拨刺""浪花雪"等口语化表达,让古典诗充满生活气息
诗人通过这座桥,既歌颂了人定胜天的智慧,也隐喻着知识分子连接民间疾苦与上层建筑的桥梁作用,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