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遇到知音时的欣喜。
开头两句说诗人年纪大了,头发都白了,对世俗的应酬感到厌倦,心里一直想着要在山里盖个小屋隐居。"杖藜千里"说他拄着拐杖走了很远的路,没想到在山里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隐士("幽人")。
中间部分描写他们相遇的场景:秋风吹落树叶,吹动隐士的荷叶衣裳,他们在山岩前握手言欢,和麋鹿做朋友。这位隐士(刘良倩)把珍藏的诗稿拿出来给诗人看,说终于遇到了懂他的人。
最后两句用比喻形容诗稿的精妙:就像夜明珠出海时放射的百丈光芒,让诗人激动得一整夜都睡不着觉。这里既赞美了朋友的诗写得好,也表达了遇到知音的兴奋。
全诗通过"霜鬓"、"杖藜"等细节展现老者的形象,用"空谷"、"麋鹿"营造隐居氛围,最后用"珠光"的比喻把读诗的惊喜写得生动传神。诗人把对隐居的向往、与知音相遇的喜悦,都融入到了秋日山景的描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