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慈云院(宁海)

七十有馀岁,不曾游此山。
因寻白云路,深入翠微间。
晓涧烟霞合,春岩草木斑。
谁灰心地火,占取一生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第一次游览慈云院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白交代背景: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来这座山游玩。这种"人生初体验"的惊喜感,让读者立刻感受到老人像孩子般的好奇心。

中间四句是绝美的山水画卷:老人沿着白云指引的小路,走进青翠的山间。清晨的山涧里,雾气与霞光交融;春天的岩石上,草木的影子斑驳交错。诗人用"烟霞合""草木斑"这样生动的搭配,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山间流动的云雾和阳光透过树叶的光影。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谁能熄灭内心的欲望之火,换取一生的清闲呢?这里的"心地火"比喻世俗的欲望和焦虑,"占取一生閒"则是诗人向往的超脱状态。这种感慨特别打动人——老人看尽美景后,反而意识到真正的宁静不在于山水,而在于放下执念的内心。

全诗妙在既有"眼睛看到的"(云雾山林),又有"心里想的"(对闲适的渴望),最后用一个反问句,把山水游记升华成人生感悟。我们能看到一位老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更能体会到历经沧桑后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