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早行
万动皆休迹,五更独鸣鞭。星霜结凄色,风霰过长川。
草暖犬犹睡,河冰马不前。城墙多有穴,村屋半无烟。
饿虎寒犹吼,妖狐怪不眠。山空乱猿叫,树折一鸡颠。
几处炉爣炭,何人坐有毡。崎岖转行路,凛冽逼穷年。
脚指两个落,衫裳百孔穿。嘘唏鼻才润,僵直手难拳。
身固冻不死,志当穷且坚。四方丈夫事,谁为泪潺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严寒的大寒节气清晨赶路的艰辛场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意志。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环境描写(前12句):用"万动皆休"和"独鸣鞭"的对比,突出赶路人的孤独。通过结霜的星空、刺骨的寒风、结冰的河流、无人的村落等意象,营造出荒凉严寒的氛围。特别用"饿虎寒吼""妖狐不眠"这种反常现象,强调寒冷已经让野兽都难以忍受。
2. 赶路艰辛(中间6句):具体描写行人的惨状——脚趾冻掉、衣服破烂、鼻涕结冰、手指僵硬。最震撼的是"身固冻不死,志当穷且坚"这句,直接点明肉体虽受折磨但意志不屈的精神。
3. 精神升华(最后2句):将个人苦难上升到"四方丈夫事"的高度,表达了大丈夫志在四方、不轻易流泪的豪情。最后反问"谁为泪潺湲",其实是说"真正的汉子不会为这点苦流泪"。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每句诗都能在脑中形成具体图像
2. 层层递进,从环境到人物再到精神,逐步深入
3. 用极端环境反衬顽强意志,寒冷越厉害,人的精神越显可贵
4. 语言直白有力,像"脚指两个落"这种描写非常直击人心
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像严冬般的艰难时刻,但只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就一定能挺过去。这种在逆境中展现的坚韧精神,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