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江边听笛声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愁绪。
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时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空旷的夜景更显寂寥。"景更赊"是说景色显得更加遥远空旷。三四句用"天容垂极岸"描绘天空低垂到江岸的尽头,"月色冷平沙"写月光冷冷地照在平坦的沙滩上,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五六句转入内心感受:悠扬的笛声静静牵引出遥远的思乡之情,闲适中突然惊觉自己已两鬓斑白。"旅鬓华"指在旅途中头发变白,暗示漂泊之久。最后两句写哀伤的笛声持续不断,让人不禁联想《梅花落》的曲调,但不知这笛声究竟从何处传来。"落梅花"既指笛曲《梅花落》,也暗含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全诗以笛声为线索,将江夜清冷的景色与游子漂泊的愁思融为一体,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浓浓的乡愁。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