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宅行
长洲苑外连云宅,青粉垣墙高廿尺。
重楼沓阁出参差,柳絮中间影朱碧。
堂前暖霞封画栏,渊渊伐鼓催牡丹。
行人隔墙空叹息,富贵无缘容眼看。
主人但怕客不醉,白日未昏教火继。
歌童揭调尘堕梁,舞女失钗金溜地。
豪华忌久复忌盈,时革人亡一梦惊。
门前车马野花尽,地上牛羊无草生。
老奴发秃?亦双足,犹恋遗基葺茅屋。
半瓯齑粥不疗饥,西风满面吞声哭。
重楼沓阁出参差,柳絮中间影朱碧。
堂前暖霞封画栏,渊渊伐鼓催牡丹。
行人隔墙空叹息,富贵无缘容眼看。
主人但怕客不醉,白日未昏教火继。
歌童揭调尘堕梁,舞女失钗金溜地。
豪华忌久复忌盈,时革人亡一梦惊。
门前车马野花尽,地上牛羊无草生。
老奴发秃?亦双足,犹恋遗基葺茅屋。
半瓯齑粥不疗饥,西风满面吞声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曾经极尽奢华、如今却破败荒废的豪宅,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富贵无常的人生哲理。
前八句用浓墨重彩描写豪宅昔日的繁华:苏州城外的豪宅围墙高耸,楼阁重重叠叠,柳絮纷飞中露出朱红色的栏杆。厅堂里鼓乐喧天催着牡丹开花,路过的穷人只能隔着高墙叹息,连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主人日夜宴饮,强迫客人喝酒,天还没黑就点起灯火继续狂欢。歌童的演唱震落梁上灰尘,舞女跳得金钗都滑落在地。
中间四句笔锋一转,道出盛极必衰的规律:过分奢华终究难以持久,时局变革后,主人突然梦醒般失去一切。曾经门庭若市的豪宅,如今野花丛生,地上跑着吃草的牛羊。
最后四句聚焦一个忠诚的老仆人:他头发秃了、脚也跛了,却还守着废墟搭茅屋居住。捧着半碗菜粥吃不饱,在西风中掩面痛哭。这个细节最打动人心——连最底层的仆人都对旧宅念念不忘,反衬出人事全非的凄凉。
全诗就像一部微缩纪录片:先用华丽镜头展示豪宅的纸醉金迷,再用破败画面呈现"眼看他楼塌了"的结局,最后特写老仆的哭声作结。警示世人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比直接说教更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