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婵娟 秋怀

雁来红靓牵牛紫,花间凉雨犹沁。晚晴茉莉半开时,爱小莲丰韵。

柳外月、徘徊弄影,真珠帘底檀蛾晕。绮思浓于酒,又恰被青禽唤醒,捎到芳讯。

书字强说平安,凤城秋夜,半衾幽梦无准。素娥青女斗婵娟,怎奈铢衣冷,更露鹊栖枝未稳。

晶盘那得明珠定。想夜夜瑶宫里,愁倚银屏,泪珠滴粉。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秋夜景色与女子情怀的诗词,名为《斗婵娟 秋怀》。让我们逐句解析,来领略其中的精髓和魅力。

一开始,“雁来红靓牵牛紫”,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大雁南飞,红花艳丽,牵牛花呈现紫色。接着,“花间凉雨犹沁”,雨后的花朵更加清新怡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晚晴茉莉半开时”,傍晚晴朗天气下的茉莉花含蓄绽放,别有一番韵味。此时的女子“爱小莲丰韵”,她喜爱着小莲(荷花)的丰韵,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喜爱。

“柳外月、徘徊弄影”,月光照在杨柳之外,树影婆娑。女子在“真珠帘底檀蛾晕”中,透过珍珠帘子看到这一切,她眉间的晕色如檀,表现出女子的淡淡忧愁和深婉的情感。思绪如酒般浓烈,却又被“青禽唤醒”,或许是某种消息打破了她的沉思。

接下来,“捎到芳讯”,可能收到了远方的音信。“书字强说平安”,书信中勉强说着平安,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凤城秋夜”,凤城即指京城,秋夜漫漫,她“半衾幽梦无准”,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素娥青女斗婵娟”,素娥和青女都是神话中的女神,这里用来指代女子自己与远方的恋人如同嫦娥与织女般分隔两地。“铢衣冷”,衣裳都显得单薄了,透露出寒冷与孤独。“更露鹊栖枝未稳”,连露中的鹊鸟都难以安稳栖息,暗示着女子心中的不安与焦虑。

最后,“晶盘那得明珠定”,暗示着女子心中的纷乱如盘中明珠般难以安定。“想夜夜瑶宫里,愁倚银屏,泪珠滴粉”,想象着每晚在瑶宫中愁倚银屏,泪珠滴落,展现出女子深深的思念与哀愁。

整首诗词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以及对分隔两地无法团聚的愁苦。情感丰富而深婉,令人动容。

樊增祥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