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轩

回头四十九年非,又向盆城把一麾。
苏子北窗明月放,谪仙紫极感秋时。
来游偶契二贤迹,欲赋难酬五字计。
前辈风流沦落尽,何人为种玉田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回顾过去四十九年的时光,感慨万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单分析:

1. “回头四十九年非”:诗人回首往事,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已经过去了四十九年。这里的“非”字,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感慨。

2. “又向盆城把一麾”:诗人说自己在盆城(古代城市名)担任官职,又得到了一柄麾旗(古代将领的旗帜)。这里的“把一麾”,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重视。

3. “苏子北窗明月放”:诗人提到苏轼在北窗下观赏明月。这里的“苏子”,指的是苏轼,他是唐代著名诗人。明月象征着美好、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谪仙紫极感秋时”:诗人提到李白,称他为“谪仙”,表示李白曾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这里的“紫极”,指的是天宫中的最高处,表示李白虽然遭受贬谪,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李白高尚品质的赞美。

5. “来游偶契二贤迹”:诗人来到这里游玩,偶然遇到了苏轼和李白两位先贤的足迹。这里的“偶契”,表示诗人与两位先贤产生了共鸣。

6. “欲赋难酬五字计”:诗人想要用五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但觉得难以做到。这里的“五字计”,指的是五字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追求。

7. “前辈风流沦落尽,何人为种玉田芝”:诗人感慨前辈们风流倜傥,却都已逝去,无人继承他们的遗风。这里的“玉田芝”,象征着美好的品质和才华,表达了诗人对后继者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谯令宪

谯令宪(一一五五~一二二二),字景源(一作元),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授仙游尉。历知钱塘、衡山县。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主管官告院。嘉泰元年(一二○一),除司农寺主簿,迁太府寺丞,出知江州。开禧元年(一二○五),以都官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三年,为军器少监。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婺州,迁提点浙东刑狱兼提举常平。八年,提点江东刑狱。九年,以秘书修撰奉祠。十四年,起为福建转运判官。十五年卒,年六十八。事见《西山文集》卷四四《谯殿撰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