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严州四首(之悌) 其四

善端谁独无,所化有兰鲍。
时容拜床下,孺子似可教。
山川顿修阻,心折东去棹。
徘徊堤柳春,帆腹风欲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郑严州时的情感和场景,通过比喻和场景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句“善端谁独无,所化有兰鲍”意思是说,善良和美好的品质并不是某个人独有的,而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这里的“兰鲍”指的是美好的品德,比喻为优秀的品格如同兰花和鲍鱼一样珍贵。诗人强调了郑严州身上有这样的优良品质。

“时容拜床下,孺子似可教”则描绘了一个情景,比喻郑严州像孩子一样谦逊,有着可教之处。这里的“孺子”指的是郑严州,表明他具有好学和愿意接受指导的品质。诗人认为郑严州具备了成长和学习的潜力。

接下来,“山川顿修阻,心折东去棹”中,“山川顿修阻”指的是郑严州即将远离,山河变远,表达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而“心折东去棹”则描绘了诗人内心对郑严州离去的不舍,仿佛自己的心被折断了一样。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一句“徘徊堤柳春,帆腹风欲饱”通过描述诗人站在岸边,看着柳树下的春天景色,而远方的航船似乎已经满帆,正准备启程。这里的“徘徊堤柳春”和“帆腹风欲饱”构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友人即将顺利启程的祝愿。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场景描写,传达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总之,这首诗用简洁的言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郑严州的赞美之情,以及送别时的复杂情感。通过比喻和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愿。

陈鉴之

陈鉴之,初名璟,字刚父,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间漫游京口、临安间。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倪守斋知新安,多有唱和。今存《东斋小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三一。陈鉴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