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浯溪观中兴磨崖因成一绝(绍兴五年)

元颜文字照浯溪,神物于今长护持。
崖边尚有堪磨处,留刻中兴第二碑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看到浯溪石崖上的《大唐中兴颂》碑文后有感而发。前两句说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这篇碑文至今仍完好保存,像有神灵在守护着它。后两句笔锋一转,说石崖上还有能刻字的地方,应该再刻一篇记录当下南宋中兴的碑文。

全诗巧妙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唐代中兴与南宋中兴的呼应,既赞美了前人的功绩,更表达了对当下朝廷重振国威的期待。最妙的是"尚有堪磨处"这个细节描写,把空白的石崖变成了一种象征——既是对历史传承的珍视,更是对当下建功立业的呼唤。这种借古喻今的写法,让简单的四句诗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精神。

李若虚

李若虚(《舆地纪胜》卷五六作益虚),广平曲周(今属河北)人。若水兄。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守司农寺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年,充襄阳府路置司参度官(同上书卷八九)。六年,擢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八年,为军器监丞。十一年,知宣州,为岳飞幕客。十二年,因议时政罢职,徽州羁管。事见清光绪《湖南通志》卷二七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