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江宁张子莼太守四首 其三
戚戚岐路感,伥伥他乡愁。
故园盛寇盗,安居渺难求。
先人敝庐在,卜筑违林邱。
风捲屋上茅,摇落当深秋。
有如失林鸟,哀鸣声啁啾。
输君决归计,早返澄江舟。
松菊尚无恙,琴尊堪忘忧。
桂花散如霰,高卧山之幽。
故园盛寇盗,安居渺难求。
先人敝庐在,卜筑违林邱。
风捲屋上茅,摇落当深秋。
有如失林鸟,哀鸣声啁啾。
输君决归计,早返澄江舟。
松菊尚无恙,琴尊堪忘忧。
桂花散如霰,高卧山之幽。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愁苦,以及对朋友能早日归乡的羡慕之情。
诗的前四句直接点明心情:站在人生岔路口感到迷茫(戚戚岐路感),在他乡倍感孤独(伥伥他乡愁)。因为家乡正遭战乱(故园盛寇盗),想过安稳日子太难了(安居渺难求)。
中间六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现状:虽然老家房子还在(先人敝庐在),但已不能住在山林边(违林邱)。秋风把屋顶茅草都吹跑了(风捲屋上茅),就像失去树林的鸟儿(失林鸟),只能发出悲伤的鸣叫(哀鸣声啁啾)。
最后六句是对朋友的寄语:真羡慕你能决定回乡(输君决归记),早点坐船回澄江(早返澄江舟)。家乡的松树菊花应该都还好(松菊尚无恙),弹琴喝酒就能忘记烦恼(琴尊堪忘忧)。想象你在桂花飘落如雪的季节(桂花散如霰),悠闲地隐居在山里(高卧山之幽)。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自己漂泊的苦闷反衬朋友归隐的惬意,表达了战乱年代文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失林鸟"的比喻特别形象,把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无助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对朋友归隐生活的描写,其实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