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水溪①

闻道此溪水,源头高且清。
末流趋污下,本体失澄明。
淘汰人功尽,冲融天质呈。
沧浪歌记取,勿易濯吾缨(吴福助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溪水的变化比喻人的品格,讲了一个很接地气的道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但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保持本真。

前四句像讲故事一样描述乌水溪:听说这条溪的源头又高又清澈(比喻人原本的纯真本性),但流到下游就变脏变浑浊了(比喻人在复杂社会中容易迷失)。这里用"趋污下"三个字特别生动,就像我们看到的好人慢慢被染黑的过程。

后四句是整首诗的重点,给出了解决方法:虽然外界污染严重("淘汰人功尽"指人为破坏),但只要坚持本心("冲融天质"指回归天性),就能像古人唱的"沧浪歌"那样——清水就洗帽缨,浊水就洗脚,灵活应对不同环境。最后"勿易濯吾缨"是点睛之笔,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多浑浊,都要守住内心那份清澈。

全诗妙在用一条溪水讲透了人生哲理,就像在说:人小时候都单纯,长大可能变世故,但只要记得自己最初的样子,就能在复杂世界里活得明白。这种用水比喻人的写法,比直接说教更打动人,让人联想到自己见过的溪流,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人生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