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夜泊闻雁

北风夜泊芦花渚,蓬底青灯雁啼雨。
水宿云翻路几千,更阑月落知何处。
风澒尘洞谁非客,怜汝南飞霜霰隔。
哀鸣却似畏缯缴,塌翅胡能传尺帛。
岭树重重是故乡,故园诸弟日相望。
寒宵听汝应欹枕,两地相思魂梦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诗人乘船停泊在湖口(今江西湖口县),听到大雁哀鸣时引发的思乡之情。全诗通过"夜泊闻雁"这个生活片段,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游子漂泊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前四句是环境描写:北风呼啸的夜晚,小船停泊在芦花荡边,船篷里一盏青灯摇曳,雨中传来大雁的啼叫。诗人想到这些大雁可能已经飞行了几千里路,在夜深月落时分,它们又要飞向何方呢?这里用大雁的漂泊暗示自己的漂泊。

中间四句写对大雁的同情:在这风尘仆仆的人世间,谁不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呢?诗人怜惜这些南飞的大雁要穿越霜雪,它们哀鸣着似乎害怕猎人的弓箭,翅膀低垂又怎能传递家书?这里把大雁拟人化,实际是表达自己思乡却难通音讯的苦闷。

最后四句直抒胸臆:重重山岭那边的树林深处就是故乡,家里的兄弟们每天都在盼望着自己。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他们听到雁声应该也会辗转难眠吧?两地的相思之情,让彼此的梦境都变得格外悠长。这里把"听雁"的场景从自己延伸到故乡的亲人,使思念之情更加立体深刻。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家",而是通过描写大雁的艰辛旅程、哀鸣声、低飞的姿态,以及想象家乡亲人同样在听雁声的画面,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变得具体可感。这种借物抒情、虚实相生的写法,让普通的"夜泊闻雁"场景承载了深沉的情感,读来令人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