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绚解元赴试南宫用桂林一枝荆山片玉为韵八首① 其二
人言蜀道难,历井如(原校:一作加)扪参。
何如棘围里,对面横霜镡。
声价一日中,不数双南金。
秋风大情(四库本作清)生,半入潇洒襟。
袖有百鍊骨,跃马辞家林。
何如棘围里,对面横霜镡。
声价一日中,不数双南金。
秋风大情(四库本作清)生,半入潇洒襟。
袖有百鍊骨,跃马辞家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科举考试的艰难和考生的雄心壮志。
前四句把科举考场比作险峻的蜀道:人们都说蜀道难走("蜀道难"是李白名篇),抬头看天仿佛能摸到星辰("历井扪参"是古代观星术语,这里形容山势极高)。但诗人说,比起考场的残酷("棘围"指考场),蜀道都不算什么——考场里考生们像面对寒光闪闪的宝剑("霜镡"),充满竞争压力。
中间四句写考生的才华与抱负:真正有才华的人("双南金"比喻珍贵人才),名声可能一天之内就传开。秋风吹来("大情生"可能指壮志勃发),带着潇洒不羁的气概。
最后两句最精彩:衣袖里藏着千锤百炼的真本事("百鍊骨"),骑着骏马离开家乡赴考。这里把书本学问比作经过锻造的钢铁,既形象又充满力量感,展现了考生胸有成竹的自信。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把枯燥的考试写得像冒险征程,把读书人的理想写得既浪漫又硬核,让人看到古代读书人既有"明知山有虎"的勇气,又有"宝剑出鞘"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