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回寺碧云堂有何无适草书
苍鳞作霖回壑里,竟化长冈飞不起。何年老僧飞锡来,强架檐楹万山底。
碧云石梯如登天,俯视竹树行其巅。岩恋起伏呈怪状,壮若群马奔吾前。
何仙仙去不复返,满壁龙蛇惊醉眼。可怜一半委涂泥,况复阽危混苔藓。
山翁模拓妙入神,永和茧纸且逼真。劝君勿辞一日力,为我留为百世珍。
君不见二王旧帖皆残编,至今不惜千金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深山古寺的沧桑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魅力。
开篇用"苍鳞作霖回壑里"描绘山间云雾缭绕,像龙鳞般的云气在山谷中盘旋,而"竟化长冈飞不起"则暗示这些云气最终化作山冈,永远留在了这里。这个开头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永恒的氛围。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寺庙建筑,"何年老僧飞锡来"用一个问句带出寺庙的历史感,"强架檐楹万山底"则凸显了这座寺庙在群山环抱中的渺小与坚韧。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却又顽强生存的精神。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山景:"碧云石梯如登天"形容陡峭的山路,"壮若群马奔吾前"把起伏的山峦比作奔腾的群马。这些比喻让静态的山景变得充满动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寺庙壁画的感慨。"何仙仙去不复返"暗示壁画作者早已作古,"满壁龙蛇惊醉眼"形容草书笔势如龙蛇飞舞。但紧接着"可怜一半委涂泥"又表现出对这些艺术珍品逐渐湮没的惋惜,这种今昔对比令人唏嘘。
最后诗人借"山翁模拓"之事,表达了对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视。"劝君勿辞一日力"是呼吁人们珍惜这些艺术瑰宝,就像世人珍视王羲之父子(二王)的书法残篇一样。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的主题,从单纯的写景转向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整首诗就像一部微型的纪录片:先展现云雾缭绕的山景,然后镜头推向深山古寺,特写斑驳的壁画,最后引发对文化保护的思考。诗人用形象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神奇、人类的智慧,以及时间对这一切的无情冲刷,最终唤起我们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