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爆竹惊残梦,寒镫照独眠。
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
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

译文及注释

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
今晚就是除夕之夜,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爆竹惊残梦,寒镫(dēng)照独眠。
爆竹声将我从梦中惊醒,只一盏寒灯独自照着我入眠。
镫:同“灯”,指油灯。

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
风霜催促着腊月尽快过去,梅花和柳树最先知道春的消息。

抚景情无限,那能不怅然。
看着这些景象心绪翻涌,哪里能做到心中不怅然失意。
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不痛快的样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晚就是除夕之夜,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爆竹声将我从梦中惊醒,只一盏寒灯独自照着我入眠。
风霜催促着腊月尽快过去,梅花和柳树最先知道春的消息。
看着这些景象心绪翻涌,哪里能做到心中不怅然失意。

注释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旧岁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岁,故称。 晋 周处 《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于家专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
镫:同“灯”,指油灯。
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不痛快的样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除夕夜的孤独感受,通过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复杂的情感。

第一句"今宵是除夕,明日又新年"直接点明时间,用"今宵"和"明日"的对比,暗示时光飞逝。第二句"爆竹惊残梦,寒镫照独眠"很有画面感:外面热闹的爆竹声惊醒了睡梦,而屋内只有一盏孤灯陪伴着独自睡觉的人。"惊"字用得巧妙,既写爆竹声的突然,也暗示内心的不平静。

"风霜催腊尽,梅柳得春先"这两句写季节变化,风霜催促着冬天结束,梅花和柳树最先感受到春天。这里用自然景物暗示时间流逝,也反衬出人的孤独。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感情:看着这些景象,心中百感交集,怎么能不感到惆怅呢?"抚景"二字用得贴切,就像用手抚摸景物一样细细体会,带出深深的感慨。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普通的除夕场景,通过对比(热闹与孤独、冬去与春来)、意象(爆竹、孤灯、风霜、梅柳)和直白的抒情,写出了每个人都能共鸣的岁末感伤。诗人没有用华丽词藻,但每个字都恰到好处,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站在新旧年交替时的复杂心情。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