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滩
江从归峡来,万派争一窭。
横石亘其前,直下泻悬溜。
欲下不下时,其势犹未骤。
陡跌忽仰翻,直驰更回斗。
白日生雷霆,雹雨忽奔凑。
深冥不测底,淘刷厚坤透。
长年素习险,到此俱眩瞀。
人声杂水声,飞沫溅襟袖。
深疑咫尺间,鬼伯已预候。
出险如再生,惊喜念交辏。
舟师擂大鼓,牲醴谢神佑。
具道过此滩,往往遭倾覆。
上滩须顾前,下滩须顾后。
上滩力可施,下滩力难救。
横石亘其前,直下泻悬溜。
欲下不下时,其势犹未骤。
陡跌忽仰翻,直驰更回斗。
白日生雷霆,雹雨忽奔凑。
深冥不测底,淘刷厚坤透。
长年素习险,到此俱眩瞀。
人声杂水声,飞沫溅襟袖。
深疑咫尺间,鬼伯已预候。
出险如再生,惊喜念交辏。
舟师擂大鼓,牲醴谢神佑。
具道过此滩,往往遭倾覆。
上滩须顾前,下滩须顾后。
上滩力可施,下滩力难救。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船过三峡新滩时的惊险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激烈对抗。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淘刷厚坤透")用电影镜头般的动态描写,先展现长江在狭窄峡谷中奔腾的壮观景象。急流撞上横亘的巨石后,水流先是迟疑蓄势,随后突然爆发,像被掀翻的马车般形成骇人的漩涡。水流声如雷暴,浪花如冰雹,把河床都冲刷得透亮,这些比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二部分("长年素习险"到"鬼伯已预候")聚焦船上人们的反应。就连经验丰富的老船工都头晕目眩,人声与水声混杂,浪花打湿衣衫。最精彩的是"深疑咫尺间,鬼伯已预候"这句,用"好像死神就在眼前"的心理描写,把危险程度具象化。
第三部分("出险如再生"到结尾)描写脱险后的场景。人们像获得重生般庆幸,敲鼓祭祀谢神。最后四句是船工的实用经验:上滩要前瞻,下滩要后顾,因为下滩时人力难以挽回局面。这些经验之谈既实用,又暗含人生哲理。
全诗最震撼的是对水流力量的描写,把无形的江水写得像有生命的猛兽。而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顽强形成强烈对比,脱险后的谢神仪式更凸显对自然的敬畏。诗人通过这次历险,既记录了地理险要,也留下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