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苏东坡春帖子词卷

元祐文忠任词职,毅色正言古遗直。
农占蚕兆九处三,宫壶春吟存楮墨。
周公恻怛陈艰难,无逸豳风但耕织。
丰镐瀍涧遥相望,八百卜年终不忒。
陈桥推戴出俄顷,安得累积同先稷。
爱人忍诟戢兵端,舍己崇俭优民力。
弭灾销变壹以诚,三百年馀传玉食。
卿材相业富贤良,讲席谏垣多道德。
通都达宦固廉贞,远县小官尤谨饬。
君子皓首毕典坟,野人黄馘常稼穑。
祇今真迹落世间,象轴鸾褾严设饰。
先正已远不可追,空使故臣泪垂臆。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苏东坡的为官品格和文学成就,引申出对理想治国之道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苏东坡的形象塑造 诗中用"毅色正言"形容苏东坡刚正不阿的谏官形象,就像古代正直的贤臣。他的春帖子词(一种宫廷应制诗)被比作珍贵的墨宝,说明其文学价值。这里突出了苏东坡作为文人和官员的双重魅力——既能写出好文章,又敢说真话。

2. 治国之道的探讨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用周公用《无逸》《豳风》教导君主关心农事的典故,对比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仓促夺权,指出治国需要像种田一样长期积累德行。诗中特别强调"爱人忍诟""舍己崇俭"等品质,认为好的统治者应该忍耐非议、节俭爱民。

3. 现实感慨 最后转到现实:真迹虽在但先贤已逝,让人感伤。通过"通都达宦"(高官)和"远县小官"的对比,以及"君子"(读书人)与"野人"(农民)的生活对照,暗示无论地位高低都应各司其职、保持操守。

全诗核心是借古讽今:真正的治国之道不在于权力更迭,而在于持续践行爱民、节俭、诚信这些基本品德。苏东坡在这里既是具体赞美的对象,也是这种治国理想的化身。诗中历史典故与现实观察交织,既有对逝去美德的怀念,也包含着对当下为政者的委婉劝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