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文德承

岞崿高且长,云霞带修陆。
间有神仙人,悠然在空谷。
高视轹今古,修词媲坟竹。
中年结冥契,遐音赠金玉。
侧身日长望,戚戚转颦蹙。
兴言欲奋飞,沉吟徒踯躅。
庭前有芳兰,绿叶散清馥。
白露已成霜,灼灼黄金菊。
采之遗所思,将以写心曲。
路远莫能致,馨香自结束。
轩车不可驱,四顾成局促。
出门见飞鸿,掩洟缄尺牍。
愿为云端月,流照入君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眺望远方,内心充满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无奈。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前半部分(前八句)用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诗人站在陡峭绵延的高山上,看到云雾缭绕的山路,想象那里住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这里用"高视轹今古"形容视野开阔,暗喻自己胸怀大志;"修词媲坟竹"则表达想用优美的文笔记录这份情怀。

中间部分("侧身日长望"至"馨香自结束")转入现实困境。诗人虽然渴望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却只能在原地徘徊。庭院里盛开的兰花和菊花象征着高洁品格,他想采摘这些花草送给远方知己,却因路途遥远而无法送达。这里用"馨香自结束"暗示美好事物终将凋零的无奈。

最后部分(末六句)表达思念之情。诗人无法驱车前往相见,只能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含泪写下书信。最后两句"愿为云端月,流照入君屋"是全诗最动人的想象:诗人希望化作云间的月亮,把清辉洒进友人的房间,用这种跨越空间的方式传递思念。

全诗通过高山、花草、飞雁、明月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真挚的友情。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转化为诗意的想象,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深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