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寺观孙吴战鼓同马三(纬云)吾四(祖望)赋

独桑代作鼓,剥取鼍皮蒙。
远从炎汉末,留驾梵王宫。
忆昔丧乱初,群雄相交攻。
阵云迷夏口,烽火照江东。
艰难百战余,冀以树丰功。
如何逞淫奢,霸业转蒿蓬。
萧条金粟山,台殿何穹隆。
六时闻梵放,万虑息虚空。
渊渊斋时鼓,间兹清夜钟。
空堂但一振,吼怒惊罴熊。
昔作三军气,今伴佛镫红。
世谛有时尽,净业无时穷。
怀哉阅尘劫,谁复论英雄。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座古寺里保存的孙吴时期战鼓,巧妙地将历史沧桑与佛教空寂融为一体,充满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篇用直白的语言介绍战鼓来历:用桑木做鼓身,蒙上鳄鱼皮,从汉末战乱时期留存至今。接着用"阵云""烽火"等画面感极强的词汇,重现三国群雄争霸的激烈战场,让人仿佛看到孙权军队在夏口、江东浴血奋战的场景。

转折处笔锋一转:当年用来激励士气的战鼓,如今静静躺在佛寺里。诗人用"佛镫红"与"三军气"形成鲜明对比——曾经震天动地的战鼓声,现在与清幽的诵经声相伴。最精彩的是"空堂但一振,吼怒惊罴熊"这句,形容鼓声余威犹在,但已失去实际意义,就像被时代抛弃的英雄。

结尾点明主旨:世俗的霸业终会消逝("世谛有时尽"),而佛法智慧永恒("净业无时穷")。最后两句像是轻声叹息:经历岁月洗礼后,谁还会计较当年谁是英雄呢?这种看透历史的豁达,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了一部历史纪录片:镜头从战鼓特写拉开,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最后定格在香火缭绕的佛寺,让读者自然体会到"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人生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