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兵援闽游雁山戏集为诗

灌木苍苍潦水收,展旗迢递下闽州。
石僧卓笔含珠晓,玉女乘鸾瀑布秋。
仙子屏炉回候雁,天孙刀剪傍牵牛。
神工特为东南缺,砥柱巍然立海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带兵支援福建途中游览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豪迈气概。

前两句写行军场景:军队穿过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在洪水退去后继续前进,军旗招展直奔福建。这里用"展旗迢递"生动展现了军队绵延不绝的行军画面。

中间四句用神话传说描绘雁荡山奇景: - "石僧卓笔"把山峰比作僧人执笔,在晨光中宛如含着宝珠 - "玉女乘鸾"将瀑布比作仙女骑着凤凰,在秋色中飞泻而下 - "仙子屏炉"把山形比作仙人炼丹的炉灶,吸引大雁盘旋 - "天孙刀剪"形容山峰像织女用剪刀裁剪出的艺术品,与牵牛星相伴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说大自然故意在东南留下这个缺口,让雁荡山像擎天柱般矗立在海边。既赞美了山河壮丽,又暗喻自己带兵镇守东南的使命。

全诗巧妙地将行军纪实与山水描写结合,用神话比喻让普通山石有了灵性,既展现了山河的鬼斧神工,又透露出作者保家卫国的豪情,读来气势磅礴又充满想象力。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