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自守、看透世事的隐士形象,用生动的比喻道出了人生智慧。
前两句用"霜鹤衔冰"和"穷沙"的意象,展现清苦生活:像白鹤在寒冬只能含着冰块充饥,身处贫瘠之地就别总想着丰盛美食。这里用动物比喻人,说在艰难环境中要懂得知足。
三四句用下棋和飞鸟作比:棋艺差的人总想抢先行棋(占先机),笨鸟都知道要提早起飞。这是说能力不足就更要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充满生活智慧。
五六句直接自嘲:自己能力有限处理不了复杂事情,性格迂腐也抓不住机遇。看似消极,实则透露出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最后两句最妙:长安(指名利场)没有用胶水粘住人,每天都有无数人自由离开。这是看透功名利禄的洒脱——所谓名利牢笼,其实是我们自己不愿放手。诗人用"胶粘"这个接地气的比喻,说破了世人沉迷名利的可笑。
全诗用鹤、棋、鸟等日常事物作比,把安贫乐道、认清自我的道理讲得生动有趣。最难得的是那种清醒中带着幽默的态度,既不愤世嫉俗,也不自怨自艾,就像个看透世情的老者,笑呵呵地说着朴素的人生哲理。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