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行

烛龙衔火飞天地,平陆无风海波沸。彤云叠叠耸奇峰,
焰焰流光热凝翠。烟岛抟鹏亸双翅,羲和赫怒强总辔。
饮流夸父毙长途,如见当中印王字。明明夜西朝又东,
古来有道仍再中。扶桑老叶蔽不得,辉华直欲凌苍空。
行人挥汗翻成雨,口燥喉干嗌尘土。西郊云色昼冥冥,
如何不救生灵苦。何山怪木藏蛟龙,缩鳞卷鬣为乖慵。
不发滂泽注天下,欲使风雷何所从。旱苗原上枯成焰,
岳灵徒祝无神验。豪家帘外唤清风,水纹明角铺长簟。
玉扇画堂凝夜秋,歌艳绕梁催莫愁。阳乌落尽酒不醒,
扶上西园当月楼。废田暍死非吾属,库有黄金仓有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酷热难耐的旱灾图景,通过夸张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力量的狂暴和人间的苦难。

开篇用神话中的"烛龙衔火"形容太阳像喷火的巨龙,大地无风,海水沸腾,云层像燃烧的山峰,热浪让空气都凝固了。大鹏鸟热得垂下翅膀,太阳神羲和也暴躁地驾车狂奔,连追日的夸父都被晒死在路上——这些神话形象的运用,让炎热变得具象化。

接着写时间流逝(太阳西落又东升),但炎热持续。行人汗如雨下,口干舌燥,暗沉的云却不下雨。诗人质问:藏在深山里的蛟龙为何蜷缩着不降雨?庄稼枯焦得像要燃烧,山神祈祷也无用。这里用蛟龙"偷懒"的拟人化描写,暗指统治者不作为。

最后形成强烈对比:富人享受着清风、凉席、美酒歌舞,完全不顾田间热死的农民和满仓的粮食。这种阶级差异的揭露,让诗歌从自然描写升华为社会批判。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炎热这种抽象感受,通过神话典故(烛龙、夸父)、自然现象(沸腾的海水、燃烧的云)、动物反应(垂翅的鹏鸟)等多角度呈现,既雄奇壮丽又触目惊心。结尾对贫富差距的讽刺,更体现了诗人的人道关怀。

僧鸾

僧鸾,少有逸才,不事拘检。谒薛能尚书,以其颠率,令之出家。后入京,为文章供奉,赐紫。或云即鲜于凤。诗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