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朋友(吴松溪)离开时的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说朋友带着文房四宝(铁砚毛笔)和琴剑远行,但还没取得什么成就。"临邛"是古代才子司马相如待过的地方,暗示朋友要去追寻理想。三四句用比喻:像荆山的美玉能引来凤凰,但茫茫大海里明珠难寻,就像夜龙游走无踪。这是在说朋友有才华(像美玉),但现实世界机会难得(如大海寻珠)。
中间两句写送别时的景色:月光照在渡口的僧房,秋霜降下时听到客船的钟声。用安静的夜景衬托离别的惆怅。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自从你走后,再难遇到懂我的人,只能独自回忆当年在雁山溪边松树下谈心的时光。
全诗妙在把离愁写得含蓄又深沉。用"玉凤""夜龙"等比喻展现朋友的才情和现实困境,用"月""霜""钟声"营造寂寥氛围,最后落到"知音少"的感慨,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人生难得一知己,山水再美,没有懂你的人分享也是徒然。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