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其一 为遐翁作罔极图卷,丁亥十月送翁南归志别
傍书镫。
黯然相对,依依不尽离情。
道此去、南归辟冷,甚时重见遥期,动人泪零。
回思知己平生。
淡结廿年神契,忙看一纸心惊。
怎奈向、茫茫太空罔极,水云多幻,竹松相掩,那堪扰扰玄黄又展,浑浑蛮触频争。
隐禅扃。
罗浮散花梦醒。
黯然相对,依依不尽离情。
道此去、南归辟冷,甚时重见遥期,动人泪零。
回思知己平生。
淡结廿年神契,忙看一纸心惊。
怎奈向、茫茫太空罔极,水云多幻,竹松相掩,那堪扰扰玄黄又展,浑浑蛮触频争。
隐禅扃。
罗浮散花梦醒。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深情与感慨,情感真挚动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离别场景 开篇描写在书房的灯光下,两人默默相对,满是不舍。"黯然""依依"这些词直接传递出沉重的心情。朋友要回南方了,作者忍不住问"什么时候能再见",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2. 二十年友情 中间回忆两人二十年的知交情谊。"一纸心惊"写得特别妙——可能指突然收到告别信时的震惊,也可能指看着眼前这幅送别的画(罔极图卷)时的心痛。用"淡结"形容友谊,说明这份情谊不张扬却深厚。
3. 乱世感慨 "茫茫太空""水云多幻"既是写景,也暗喻动荡的时局(1947年正值内战)。"玄黄""蛮触"这些典故化用来形容世道混乱,战争频发,让离别更添忧愁。
4. 超脱之念 最后笔锋一转,提到"禅扃""罗浮梦醒",用佛寺和岭南名山的意象,表达想要超脱尘世纷扰的愿望。但"散花梦醒"又带着梦碎的惆怅,说明终究难以真正放下。
全词就像用文字画的素描:灯下话别的场景是近景,二十年回忆是中景,乱世风云是远景,最后以一声叹息收尾。语言看似平实,但每个词都经过精心锤炼(如"淡结""忙看"),把友情、离愁、时局感慨完美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