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秋日登高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开篇"独上高楼上"就像现代人拍的一张孤独自拍照——一个人站在高处,身边空无一人。这种孤独感被比作漂泊的云("孤云无定处")和整日不停的秋风,说明他的漂泊感就像云一样没有根,像秋风一样停不下来。
中间四句道出了孤独的根源:和兄弟多年不见(就像现代人离家打工多年),此刻隔着千山万水。最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的心理活动:想着"终究要回家的",就像现在在外打拼的人安慰自己"总有一天要回老家",这样就不用继续在外漂泊叹息了。
全诗用高楼、孤云、秋风这些日常景物,写出了每个异乡人都懂的感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手机给家人发语音说"想家了"那么简单直接,反而更打动人。诗人把这种思念写得既具体(想兄弟)又模糊(说不清的乡愁),让不同时代的读者都能找到共鸣。
修睦
(?—918)唐末五代初僧,号楚湘。唐昭宗光化间,任庐山僧正。与贯休、齐己、虚中、处默等为诗友。五代初,应吴国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难。修睦以诗名,尤长于近体,多咏僧居生活。有《东林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