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高级官员之间的宴会场景,充满喜庆氛围和仕途抱负。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一下:
1. 开篇用"天上头""玉虹流"这种高大上的比喻,形容两位大官(提刑和安抚使)的会面就像星星相会一样光彩夺目,暗示他们地位尊贵。
2. "风生三路"是说军队威风凛凛,"春到双江"用春天比喻宴会的欢乐气氛,双关语用得巧妙。这两句把严肃的军容和轻松的宴会结合得很好。
3. 第五六句特别生动:他们谈笑间就能预知捷报传来(露布指捷报),互相敬酒时又怕时间过得太快(更筹是古代计时工具)。把官员们既关心公务又享受宴饮的状态写活了。
4. 最后两句是拍马屁的升华:说这位陈侍郎将来必定能当大官(黄金斗象征高官印信),连班超那样的功勋(定远侯)都不稀罕了。既赞美了对方,又显得很有格调。
全诗最妙的地方在于: - 把官场应酬写得既大气又优雅 - 军事术语和宴会场景混搭出新意 - 马屁拍得含蓄不露骨 - 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现在用"您这气场两米八""事业更上一层楼"这种话夸人,但古人写得文雅多了。通过一场饭局,既展现了官员们的工作生活,又表达了对其仕途的美好祝愿。
郑霖
南宋开禧元年(1205)入太学,绍定二年(1229)登黄朴榜进士,授江西南安军教授。后知四川嘉定,再升总领淮西军马钱粮,转大理司直枢密院编修。此后曾改知赣州、苏州、安庆、平江等地。知安庆时兼任淮浙提刑点浙西刑狱;知平江时兼淮浙发运使。贾似道当权于朝,四处网罗人才以为己用,有意拉拢郑霖。但郑霖深恶贾似道恃世弄权,不愿与其往来,后贾似道以"司都"、"监礼部郎官"等职授郑霖,皆拒不就职。贾怀恨在心,遂诬郑霖造登台桥一事为"积粮聚众,图谋不轨"。理宗偏听不察,竟加杀害。时年七十二岁。数年后,理宗见到郑霖遗表,幡然悔悟,昭雪其冤,追赠中奉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并赐葬西岙集福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