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留题
杖屦乘闲历众山,俄惊凡迹到仙坛。
清潨潄玉一川媚,瑞气浮空两洞寒。
风入乔松琴弄操,烟笼远岫灶烧丹。
我今聊此凝双眼,徒觉壶中世界宽。
鸠杖先生旨趣深,探直搜隐事幽寻。
顶头有眼谁能识,心鉴无尘物莫侵。
洞里烟霞人不老,水边花木自成阴。
乞师金鼎丹炉火,为慰平生觉道心。
清潨潄玉一川媚,瑞气浮空两洞寒。
风入乔松琴弄操,烟笼远岫灶烧丹。
我今聊此凝双眼,徒觉壶中世界宽。
鸠杖先生旨趣深,探直搜隐事幽寻。
顶头有眼谁能识,心鉴无尘物莫侵。
洞里烟霞人不老,水边花木自成阴。
乞师金鼎丹炉火,为慰平生觉道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探访神仙洞府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修道的感悟。
开头写诗人拄着拐杖悠闲地游历群山,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清澈的溪流像玉石般美丽,祥瑞的云雾飘浮在空中,两个山洞透着寒意。风吹过松林像在弹琴,远处的山峦笼罩在烟雾中,仿佛有人在炼丹。诗人在这里驻足凝视,感觉仿佛进入了仙境般开阔的世界。
后半部分写一位手持鸠杖的老先生(可能是隐士或道士),他追求真理,探索隐秘的事物。他智慧深邃,内心纯净不受外物干扰。洞里景色宜人让人忘记衰老,水边的花木自然成荫。诗人请求老先生传授炼丹之术,以满足自己一生求道的心愿。
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仙境的奇幻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壶中世界"的比喻尤其精妙,用小小的酒壶比喻广阔的仙境,暗示修道者心中自有天地。最后炼丹的请求,其实是诗人渴望获得精神升华的体现。
裴良杰
裴良杰,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为忠州团练使(《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一○四)。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