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祠Notre-Dame夜步 用七里濑韵
游目久踌躇,古意生临眺。
夜树带馀清,高阙耸双峭。
浅水鱼吻足,华灯月分曜。
千载此祈褫,神风助舒啸⑴。
虽乏上皇心,终会灵台妙。
惭为掣鲸手,屡倚天涯钓。
息意休辨宗,厝辞增物诮。
讴歌归去来,欲谱穿云调。
夜树带馀清,高阙耸双峭。
浅水鱼吻足,华灯月分曜。
千载此祈褫,神风助舒啸⑴。
虽乏上皇心,终会灵台妙。
惭为掣鲸手,屡倚天涯钓。
息意休辨宗,厝辞增物诮。
讴歌归去来,欲谱穿云调。
现代解析
这首《巴黎圣母祠夜步》是现代人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的一首游记诗,记录了夜晚游览巴黎圣母院的感受。全诗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将古老建筑与现代灯光交织的奇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头四句像电影长镜头:诗人久久驻足观望,在夜色中感受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历史气息。树木在夜晚显得格外清幽,而圣母院高耸的双塔如同陡峭的山峰。这里用"双峭"形容哥特式尖塔,既形象又带着东方山水诗的韵味。
中间六句最有趣:诗人注意到塞纳河浅水处鱼儿游动,现代华灯与月光共同照亮夜空。站在祈祷了千年的圣地,他感觉连风都带着神圣气息。虽然自己没有虔诚的信仰,但心灵仍被这氛围触动。这里"鱼吻足"的细节特别生动,让庄严的夜景突然有了生活气息。
最后六句转向内心独白:诗人自谦不是李白那样的诗歌高手("掣鲸手"指写壮丽诗句的能力),只是随意抒发游子情怀。他决定停止纠结深奥的道理,怕再写下去会显得矫情。最后以"穿云调"作结,暗示要像古人陶渊明那样,写出穿透云霄的纯粹诗歌。
全诗妙在把西方地标写出了中国山水诗的意境,夜灯如月、尖塔似山,现代游览却用"祈褫""舒啸"等古典词汇表达。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古今交融的体验——站在异国古迹前,既惊叹于人类文明的瑰丽,又产生超越时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