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怅望诗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落日馀清阴,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已伤慕归客,复思离居者。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琊政,方憩洛阳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思念家乡和厌倦官场生活的复杂心情。

诗的开头说清晨总是喧嚣忙碌,直到太阳西斜都不得休息。现在太阳落山了,终于能在东窗下靠着枕头休息一会儿。这里通过对比白天的忙碌和傍晚的短暂宁静,突出了生活的疲惫。

接着写看到的景物:槐树在寒冷中渐渐收拢枝叶,秋菊已经可以采摘了。这些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季节(深秋),也暗示着时光流逝、万物凋零的惆怅。

然后诗人自问:现在是什么时候呢?凉风吹来,让人想起北方(朔方)的马。这里用"朔马"这个意象,引出了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既为自己这个想家的人感到伤感,也为那些离家在外的人感到难过。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幸好我的欲望不多,公文也少。既然做不到像古人那样政绩卓越(琅琊政指好的政绩),那就姑且在洛阳这里过隐居生活吧。这其实是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想要归隐的矛盾心理。

整首诗用朴素的语言,通过傍晚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三种情感:对忙碌生活的疲惫、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的厌倦。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累""我想家",而是通过描写景物和生活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这些情绪,这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