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山刻石诗
圣主崇儒本,文宣教愈□。
严祠加整葺,贤守□遵依。
将欲更□□,先来相翠微。
小山开乱石,幽谷驻涵晖⑴。
泽火爻符合,雷天象庶几。
□王仪凛凛,十哲貌颀颀。
山溜侵廊滴,溪云拂瓦飞。
晞阳鸥鹭岛,灯兔□鱼矶(自注:晞阳岛、□□矶并列□□。)。
元氏魂应爽,□□道转肥⑵。
静思登彼岱,深想浴乎沂⑶。
风□岩根竹,泉滋石□□。
□秋留□貌,□会集褒衣。
忠恕□□学,□□□□□。
文辞政如是,吾欲□□归⑷。
严祠加整葺,贤守□遵依。
将欲更□□,先来相翠微。
小山开乱石,幽谷驻涵晖⑴。
泽火爻符合,雷天象庶几。
□王仪凛凛,十哲貌颀颀。
山溜侵廊滴,溪云拂瓦飞。
晞阳鸥鹭岛,灯兔□鱼矶(自注:晞阳岛、□□矶并列□□。)。
元氏魂应爽,□□道转肥⑵。
静思登彼岱,深想浴乎沂⑶。
风□岩根竹,泉滋石□□。
□秋留□貌,□会集褒衣。
忠恕□□学,□□□□□。
文辞政如是,吾欲□□归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儒家文化圣地的山水画卷,核心是赞美统治者尊崇儒学、修缮文庙的功德。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开:
1. 人文建设(开头8句) 开篇直说皇帝推崇儒学,地方官认真修缮孔庙("文宣"指孔子)。诗人用"整葺祠堂""贤守遵依"等白话化的表述,展现从中央到地方对儒家文化的重视。接着描写施工场景:工匠们开山采石("小山开乱石"),阳光洒在幽谷("幽谷驻涵晖"),把枯燥的工程建设写得充满诗意。
2. 自然与人文交融(中间12句) 这里出现两组精彩意象:一是用《易经》卦象("泽火爻""雷天象")形容山水灵气,二是用拟人手法写孔子像威严("王仪凛凛")、弟子像清瘦("十哲颀颀")。最生动的是"山溜侵廊滴,溪云拂瓦飞"——雨滴沿着庙檐坠落,溪上云雾掠过屋瓦,让静态的建筑有了流动的美感。后文提到的"鸥鹭岛""钓鱼矶"等景点,进一步将儒家圣地比作人间仙境。
3. 思想升华(最后8句) 诗人由景生情:想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怀("登彼岱"),向往曾点"沐浴春风"的理想生活("浴乎沂")。结尾处风吹竹影、泉润石苔的细节("岩根竹""石□□"),暗喻儒学如自然生生不息。最后直接抒情:这样的文化圣地,让人想穿上儒生衣冠("褒衣")来此归隐。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儒家主题写得清新自然:既有"溪云拂瓦飞"这样灵动的写景,又把《易经》卦象、孔子典故等文化符号融入山水描写。通过"整修祠堂-山水灵气-精神归宿"的递进结构,最终传递出"儒学即天地之道"的核心思想。
许给
许给,真宗天禧中官试秘书校书郎(《广东通志》卷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