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刘员外见寄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
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

译文及注释

苏耽(dān)佐郡(jùn)时,近出白云司。
刘员外曾出入刑部,协理州郡政务只是暂时的。
刘员外:刘长卿。苏耽:传说中的仙人。白云司:相传黄帝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唐尚书省六部中刑部属秋官。刘长卿曾担任过刑部的都官员外郎。

药补清羸(léi)疾,窗吟绝妙词。
在家里煎药、养病,在窗边吟诗、赋诗。
羸疾:羸疢,痼疾。

柳塘春水慢,花坞(wù)夕阳迟。
春水渐渐地涨满了杨柳围着的池塘,夕阳缓缓地从长满桃花的山坳中隐去。

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jí)师。
我思友心切,恨不得明天就雇舟相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刘员外曾出入刑部,协理州郡政务只是暂时的。
在家里煎药、养病,在窗边吟诗、赋诗。
春水渐渐地涨满了杨柳围着的池塘,夕阳缓缓地从长满桃花的山坳中隐去。
我思友心切,恨不得明天就雇舟相访。

注释
刘员外:刘长卿。
苏耽:传说中的仙人。
白云司:相传黄帝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唐尚书省六部中刑部属秋官。刘长卿曾担任过刑部的都官员外郎。
羸疾:羸疢,痼疾。

创作背景

大约大历十一、二年间,刘长卿到了睦州贬所,自然要想到同在浙东的老朋友,所以就写了上面这首诗给严维(当时严维正在家乡会稽赋闲)。诗中委婉地诉说了自己的不平和无聊,并且表示了希望老友前来一聚的愿望。严维的酬诗自然要对这些作出自己的回答。

赏析

“苏耽佐郡时,近出白云司”,这一联点明了刘的身份,也是对他的称许。苏耽,传说中的仙人。白云司,相传黄帝以云命官,秋官为白云。唐尚书省六部中刑部属秋官。刘长聊曾经担任过刑部的都官员外郎。这两句是说,刘长卿曾出入清要,且非尘世中人。言下之意是:佐郡不过是暂时的。

“药补清羸疾,窗吟绝妙词”,这两句设想刘长聊的家居生活:煎药,吟诗,养病,赋诗,自有一番情趣。“药补”句暗承“苏耽”句,刘长卿多病,大概比较热衷于道家的养生之术。“窗吟”句则应题,夸他的赠诗写得好。

“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两句写景,描写江南水乡春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暗指刘长聊新居周围的环境:美丽恬静,赏心悦目。

以上两联,实际上都是对友人的抚慰之词。“欲识怀君意,明朝访楫师”,这是对友人邀请的答覆。意思是说,自己思友心切,恨不得明天就雇舟相访呢。

全诗写得较为平实。但“柳塘”一联却以其写景的形象传神受到后人的激赏。《诗话总龟》卷六引《欧公诗话》有这样一段记载:“余曰:‘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清人吴乔也说:“寄情于景,如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哀乐之意宛然,斯尽善矣!”(《答万季埜诗问》二十四)只有《刘贡父诗话》提了一点异议,认为“‘夕阳迟’固系花,而‘春水漫’不系柳”,未为尽善。但他遭到了薛雪的驳斥,称之为“此是俗子见解”(《一瓢诗话》)。由此可见,这两句诗对后人的写景状物之作是颇有影响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给友人刘员外的回赠之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他说自己像传说中的仙人苏耽一样,在地方上做个小官(佐郡),办公地点离朝廷(白云司代指)不远。闲暇时用药调理虚弱的身体,在窗边吟诵朋友寄来的好诗。这里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注重修养的生活态度。

中间两句"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是千古名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春日美景:柳树环绕的池塘里,春水缓缓流动;开满鲜花的小山坡上,夕阳迟迟不肯落下。这两句不仅画面优美,更通过"慢"和"迟"两个字,把时光流逝的舒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

最后两句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说:要是想知道我有多想你,明天我就去找船夫(楫师),乘船去拜访你。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率真的性格,也体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又有对自然美景的刻画,最后落脚于真挚的友情。诗人通过平实的语言,把官场生活的闲适、自然景色的美好和友情的珍贵完美融合,读来令人感到温暖而愉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