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夫人上升词

石蚝粘窗秋见海,山鸡夜啼弄毛彩。
王孙吹笙导夫人,青发凌风素霞在。
雨尘离地白浩浩,河西种星榆树老。
海桑童童日出归,衣湿上池洗头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幻缥缈的仙界场景,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超现实的画面感。

开篇用"石蚝粘窗"这种奇特比喻,把贝壳贴在窗户上比作能看到秋天的海景,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氛围。接着写山鸡在夜里啼叫时羽毛会变幻色彩,这完全突破了现实常识。

中间部分描写王孙(贵族子弟)吹着笙箫为樊夫人引路,夫人青丝飞扬,周身环绕着素色云霞。这里用"导"字暗示这是一场飞升成仙的仪式,画面既庄严又飘逸。

后四句的意象更加天马行空:雨滴离地飞向天空变成白色云海,河西的榆树老得能长出星辰。用"种星"来形容老树,把星辰想象成果实般生长在树上。"海桑童童"可能是说海边的桑树在晨光中显得稚嫩,而太阳升起后又恢复如常。最后写仙人的衣服被晨露打湿,要在仙池边用灵草洗头,展现出仙人日常的清新雅致。

全诗通过一系列违反物理常识的意象组合,构建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人间的仙境。诗人把自然景物(贝壳、山鸡、榆树)都赋予神奇特性,将天文现象(星辰、日出)与日常生活(洗头)糅合,形成既熟悉又陌生的审美体验。这种打破常规的想象力,正是李贺诗歌最迷人的特点。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