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又带点忧郁的山水画面,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感受。
前两句写景:山路在陡峭的山峰间拐弯,突然眼前出现一条像白绸缎般的瀑布,从极高的地方垂挂下来。"危径转"和"忽"字用得巧妙,让读者仿佛和诗人一起经历了"山路转弯突然看见瀑布"的惊喜感。
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虽然爬山很累,但让他停下脚步的不是疲惫,而是瀑布下幽暗秋涧带来的复杂心绪。"踌躇"这个词很传神,既表现了他驻足观赏的动作,又暗示了内心某种犹豫或感慨。秋日的阴凉涧水,似乎勾起了诗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感触。
全诗短短20个字,既有"山路遇瀑布"的视觉冲击,又通过"秋涧阴"的环境烘托,把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完美融合。最妙的是没有直接说破到底在想什么,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让人在读完后,眼前还能浮现那幅高悬的瀑布,并感受到一丝说不清的惆怅。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