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赤日》描绘了炎炎夏日中的景象和人们避暑的闲适生活,同时暗含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前两句写夏日酷热难耐:太阳像火一样炙烤大地,连古代测天象的仪器(浑仪)都被晒得发烫。这里用“探汤”(把手伸进热水)的典故,形容热到连小孩子都不敢碰触外物。
中间四句展现两种避暑场景: 1. 有人整天躲在藏书楼(羽陵)翻阅古籍(蠹简),享受知识的清凉; 2. 有人像古人“河朔饮”的典故那样,聚在河边喝酒纳凉。 接着用神话比喻:帝王厨房中能生凉风的萐莆草(尧厨)在摇晃,但汉宫测风的相风仪却一动不动——暗示现实依然闷热,传说中的清凉并未真正到来。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浪漫幻想:真想借来仙人琴高的鲤鱼坐骑,飞去冰雪皑皑的姑射山(神话中的清凉仙境),与不惧炎热的冰雪神人共处。
全诗精髓: - 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夏日燥热与文人雅趣、神话想象交织在一起; - 既有对现实炎热的吐槽(“休问探汤”),也有超脱的向往(“暂游姑射”); - 用“开蠹简”“引芳巵”等画面,传递出古代文人“心静自然凉”的生活智慧。
现代解读:就像现代人夏天吹空调、喝冷饮、读小说解闷一样,古人也有自己的避暑方式。而诗人更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告诉我们:对抗酷暑,除了物理降温,还能在精神世界寻找一片清凉之地。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