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二华连陌塞,九陇统金方。奥区称富贵,重险擅雄强。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
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
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
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
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
逶迤万雉列,隐轸千闾布。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
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龙飞灞水上,凤集岐山阳。神皋多瑞迹,列代有兴王。
我后膺灵命,爰求宅兹土。宸居法太微,建国资天府。
玄风叶黎庶,德泽浸区宇。醒醉各相扶,讴歌从圣主。
南登少陵岸,还望帝城中。帝城何郁郁,佳气乃葱葱。
金凤凌绮观,璇题敞兰宫。复道东西合,交衢南北通。
万国朝前殿,群公议宣室。鸣佩含早风,华蝉曜朝日。
柏梁宴初罢,千钟欢未毕。端拱肃岩廊,思贤听琴瑟。
逶迤万雉列,隐轸千闾布。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
处处歌钟鸣,喧阗车马度。日落长楸间,含情两相顾。
是月冬之季,阴寒昼不开。惊风四面集,飞雪千里回。
狐白登廊庙,牛衣出草莱。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同时暗含对盛世背后社会现实的思考。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讴歌从圣主")用宏大的视角展现长安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地位。诗人用"二华""九陇"等山名突出长安地势险要,用"龙飞""凤集"的祥瑞意象表现这里适合建都。通过"神皋多瑞迹"等句,暗示长安承载着历代王朝的兴衰。
第二部分("南登少陵岸"到"喧阗车马度")像电影镜头般具体描写长安的繁华。诗人登上少陵原远眺,只见宫阙林立、道路纵横,百官上朝时玉佩叮当,宴会上美酒千钟。这里的"飞甍夹御沟""曲台临上路"等细节描写,生动再现了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的盛况。
第三部分("是月冬之季"到结尾)笔锋一转,用寒冬飞雪的景象隐喻社会问题。"狐白登廊庙"讽刺穿着名贵皮草的权贵,"牛衣出草莱"则描写贫苦百姓只能穿粗麻衣。最后用韩安国(字长孺)的典故,表达对寒门士子难以翻身的现实感慨。
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表面是都城赞歌,实则通过繁华与寒冷的对比,揭示盛世下的社会矛盾。就像用金碧辉煌的宫殿反衬风雪中瑟瑟发抖的百姓,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使批判更显深刻。诗中"千钟欢未毕"的盛宴与"牛衣出草莱"的贫苦形成强烈反差,展现出诗人作为官员的复杂心态——既为盛世自豪,又对社会不公心存忧虑。
袁朗
袁朗,雍州长安人。勤学,好属文。在南朝陈时释褐秘书郎,甚为江总所重。尝制千字诗,当时以为盛作。陈后主召入禁中,使为月赋,染翰立成。迁太子洗马。仕隋,为仪曹郎。唐朝初年,授齐王文学,转给事中。贞观初年逝世。唐太宗称其谨厚,悼惜之。集十四卷,今存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