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九日登慈仁寺楼用博问亭将军韵

凉风吹绿草,如我鬓星星。
一片寒山色,秋来不耐青。
夕阳明远水,落叶下疏棂。
又负茱萸约,谁登木末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高望远时的萧瑟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

前两句"凉风吹绿草,如我鬓星星"用凉风与绿草的对比,暗示季节变换。诗人看到自己的白发如同星星点点,感叹岁月不饶人。这里用星星比喻白发,既形象又带着一丝诗意化的忧伤。

中间四句展现了一幅秋日画卷:远处的山色不再青翠,夕阳映照在远处的水面上,落叶飘过稀疏的窗棂。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秋天特有的寂寥氛围。"不耐青"三字很妙,仿佛连青山也经不住秋天的侵袭,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诗人又一次错过了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约定,不知此刻有谁正在那高处的亭台上眺望。这里的"木末亭"指建在高处的亭子,"又负"二字透露出诗人年复一年的遗憾。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秋景的细腻刻画,委婉地表达了人生易老、时光难留的感慨。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愁绪,而是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让读者在欣赏秋日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惆怅。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