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水画卷,同时暗含诗人对友人归隐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写景:春山像簇拥在一起,披着紫绿色的外衣;烟雾朦胧的水面上,白鸥自在飞翔。这里用"簇簇"形容山势连绵,"瀰瀰"表现水汽弥漫,画面生动立体。紫翠、白鸥的色彩对比,让景色更显鲜活。
后两句抒情:友人陆山长在柳州(东被)担任西湖长(官职),但诗人觉得友人像唐代辞官归隐的贺知章一样,应该回归自然。一个"空惭"(白白惭愧)道出诗人的矛盾心理——既理解友人仕途选择,又惋惜他不能像贺知章那样洒脱归隐。
全诗妙在将明丽山水与隐逸情怀自然融合。山水越美,越反衬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用贺知章的典故,含蓄表达了对友人仕途选择的委婉批评,展现了传统文人"仕与隐"的永恒命题。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