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连山竹枝词 其一 (一九六九年)

发配深山为学农,方知水瘦与山穷。
登高纵目开生面,处处山镶大字“忠”。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作者被下放到偏远山区劳动改造时的所见所感。

第一句"发配深山为学农"直接点明背景:作者被迫离开城市,到深山里学习干农活。用"发配"这个词暗示这不是自愿的选择,而是带有惩罚性质的安排。

第二句"方知水瘦与山穷"写实景:到了山区才发现这里自然条件艰苦,水源稀少(水瘦),土地贫瘠(山穷)。"方知"二字透露出作者此前对农村生活的陌生,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艰辛。

第三句"登高纵目开生面"是转折:当作者登上高处远眺时,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景象。"开生面"暗示这个发现让他感到新奇甚至震撼。

最后一句"处处山镶大字'忠'"揭示震撼的来源:贫瘠的山坡上到处是用树木或石头拼出的巨大"忠"字。这个画面既壮观又讽刺——在连基本生存都困难的山区,人们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制造政治标语。一个"镶"字用得巧妙,既写出标语像装饰品般醒目,又暗含这是人为强加的表面文章。

全诗通过强烈对比展现特殊年代的真实场景:一方面是艰苦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是狂热的政治运动。作者没有直接批评,但通过"水瘦山穷"与"大字'忠'"的并置,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其中的荒诞。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意在言外"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