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擎天
白鹤岧岖枕江曲,接岫连峰衍林麓。
石堂峻峭万山雄,拥翟亭亭多乔木。
双撑石柱峙东南,势力擎天名不俗。
钟英特产栋梁材,不随簪缨美如玉。
左接蓬莱右洞天,峰前水带萦九曲。
依然纪出武陵源,拟就峰傍新卜築。
鹤归错认华表存,应笑世人枉追逐。
石堂峻峭万山雄,拥翟亭亭多乔木。
双撑石柱峙东南,势力擎天名不俗。
钟英特产栋梁材,不随簪缨美如玉。
左接蓬莱右洞天,峰前水带萦九曲。
依然纪出武陵源,拟就峰傍新卜築。
鹤归错认华表存,应笑世人枉追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赞美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和永恒。
开篇用"白鹤"比喻高耸的山峰,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像仙鹤的脖子一样优雅地枕在江边。接着描写群山连绵、森林茂密,陡峭的石壁和众多高大的树木构成一幅雄浑的自然图景。
"双撑石柱"是全诗的核心意象,将两座山峰比作擎天柱,既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又暗喻这里孕育着杰出人才。"不随簪缨美如玉"一句,表明这些"栋梁之材"不慕虚荣,保持高洁品格。
后半部分将此地比作仙境:左边是蓬莱仙岛,右边是神仙洞府,峰前有九曲回环的溪流。诗人说这里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想在此隐居。"鹤归华表"的典故,暗示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到头来都是徒劳,反而不如归隐山林来得自在。
全诗通过双柱擎天这个核心意象,既赞美了自然山水的壮美,又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贴切,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
韩信同
(1252—1332)元福州宁德人,字伯循,号古遗。性颖异,工文赋,受学于陈尚德。领石堂教授,究心濂洛关闽之学。仁宗延祐间,应浙江乡举,与时不合,归即隐居不仕。四方受学者众,称古遗先生。有《四书标注》、《三礼易经旁注》及《书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