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山
东山何幽深,草木抱奇秀。
古柏动蛟螭,奔湍两崖吼。
敛履入茅丛,石崄步难骤。
盘曲上青空,冷风满怀袖。
柴门望中开,篱疏犬忽逗。
斯须逢一僧,貌古鹤怜瘦。
蓬檐就地形,刳竹通泉溜。
落英走庭隅,池沫鱼吹绉。
磁盂饮菰糜,齿向冰潭漱。
客欢主益恭,无乃过予厚。
主曰岂其然,予心如在疚。
苟不恚粗疏,庶可寡其谬。
玄言互酬咨,妙理绝肤受。
中夜溪鸟飞,天空月当牖。
古柏动蛟螭,奔湍两崖吼。
敛履入茅丛,石崄步难骤。
盘曲上青空,冷风满怀袖。
柴门望中开,篱疏犬忽逗。
斯须逢一僧,貌古鹤怜瘦。
蓬檐就地形,刳竹通泉溜。
落英走庭隅,池沫鱼吹绉。
磁盂饮菰糜,齿向冰潭漱。
客欢主益恭,无乃过予厚。
主曰岂其然,予心如在疚。
苟不恚粗疏,庶可寡其谬。
玄言互酬咨,妙理绝肤受。
中夜溪鸟飞,天空月当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东山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居图景。
诗的开头就点出东山的幽深和草木的奇特秀丽。古柏如蛟龙般盘踞,湍急的溪流在两崖间咆哮,营造出一种原始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诗人小心翼翼地穿过茅草丛,在险峻的石径上缓步前行,最终登上高处,感受到冷风拂袖的清凉。
随后,诗人来到一处山居。柴门敞开,篱笆稀疏,一只狗突然出现,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接着遇到一位僧人,形容枯瘦如鹤,显得超然物外。僧人的住所简陋却别致,利用地形搭建茅檐,用竹筒引水,落花飘舞在庭院角落,池中鱼儿吹起涟漪,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禅意生活。
诗人与僧人共进简单的饮食,用冰凉的潭水漱口,主客之间谦恭有礼。僧人表示自己内心常怀愧疚,唯恐招待不周,但只要客人不嫌弃粗疏简陋,便是幸事。这段对话体现了山居者淳朴真诚的待客之道。
最后,主客二人彻夜畅谈玄理,探讨深奥的哲学问题。夜半时分,溪鸟飞过,月光透过窗户洒落,整个场景显得空灵静谧,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通过对东山景色的描绘和与僧人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既有对山水景物的生动刻画,又有对人物情态的细腻描写,更融入了哲理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