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
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
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
翛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宋李庚《天台续集》卷上)。

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送梵才大师归天台》是一首送别诗,同时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结庐深山顶,遂怀安隐心。”描述了梵才大师在深山之巅建立居所,由此产生了向往安宁隐逸的内心情感。这里,“结庐”意味着建立居所,“深山顶”显示了环境的清幽,“安隐心”则是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接着,“安隐如之何,道胜尘虑沈。”说明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理解和体验。他认为,隐居生活的道理胜过世俗的纷扰和忧虑,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怀。

然后,“青霞白云致,茂树修竹阴。”这两句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景色。青霞和白云构成了美丽的天空景观,茂盛的树木和修长的竹林形成了阴凉的地面环境,表达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最后,“翛然北山上,令人思重寻”中的“翛然”意味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北山的自由氛围令人向往,让人想要再次寻找这样的地方。这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梵才大师隐居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的超越。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宁和自在,可以在自然中找到,可以在心灵的静谧中找到。

傅莹

傅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宝庆会稽续志》卷六)。官太常博士。

0